新闻资讯

NEWS

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标准解读|GB 18580—2025《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解读

2025.10.17 / 2354人浏览过

刘小睿,陈倩,唐利娜,朱黎明,刘波*,付跃进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通过对比分析GB 18580《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新旧两版标准的差异,系统解读了GB 18580—2025《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在完善术语定义、加严甲醛释放限量、缩短检测周期及细化试件要求等方面的更新内容,为质检机构和企业质控部门准确理解与使用该标准提供参考。

随着公众环境意识增强和家居消费升级,室内空气质量已成为衡量居住环境安全的重要指标,甲醛是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1],其管控标准备受社会关注。作为室内装饰装修的重要材料,人造板甲醛释放量直接关乎人居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因此,严谨科学、限量安全的人造板甲醛释放标准,从源头控制污染输入,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必然选择。早在1992年,我国在刨花板等单品类标准中就有甲醛释放量要求。2001年,GB 18580—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首次系统性确立人造板甲醛释放限量,标志人造板甲醛释放进入量化管控时代,推动全产业链安全环保意识提升。该标准2009年首次启动修订,于2017年4月发布,2018年5月开始实施,革新了检测方法并加严了限量值,为保障人造板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健康权益、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方面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

随着人造板产业技术升级以及市场对高环保产品需求的增长,原标准中检测周期长且成本高、限量要求单一等缺陷日益凸显[3]。为此,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以标准升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与市场监管总局等发布的《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国家标准委下达了GB 18580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的修订计划,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牵头组织该标准的修订工作,并于2025年5月正式发布新版强制性标准GB 18580—2025《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此次修订以产业技术升级与健康需求的上升为前提,界定了室内装饰装修用人造板及其制品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甲醛释放限量要求和判定方法,更新了甲醛释放量的试验方法。整体上看,新版标准以构筑起更严格的产品安全防线作为核心目标,科学构建了限量分级,显著优化了检测效率。本文重点聚焦GB 18580—2025相对于2017版标准的技术差异,通过对术语定义、限量要求、检测方法等维度的对比分析,为质量监管部门、检测机构及生产企业的准确理解与应用该标准提供参考。


1  术语和定义


为精准地界定甲醛释放量管控的产品范围,解决GB 18580—2017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关于产品范围界定模糊的问题,新标准进一步完善了室内装饰装修用人造板及其制品的术语和定义。GB 18580—2017在术语与定义部分引用了GB/T 18259—2009《人造板及其表面装饰术语》,GB 18580—2025则引用了新版本GB/T 18259—2018《人造板及其表面装饰术语》,且在此基础上修改了人造板与人造板制品的定义。其中,人造板界定为以木材或非木材植物纤维材料为主要原料,加工成各种材料单元,施加(或不施加)胶黏剂和其他添加剂制成的板材,主要包括胶合板、刨花板、细木工板等;而人造板制品则定义为以人造板为主要材料加工而成的产品,主要包括饰面人造板、木质模压制品、木质墙板、木质地板、木质门、木质线条、木质楼梯、木质家居部件等。

新版标准通过完善人造板与人造板制品的定义,明确了基材与终端产品的分类边界,为限量分级管控奠定基础,在明确监管范围的同时,也推动产业不仅要确保基材达标,还要保证终端产品的环保性能符合更高安全水平的要求。


2  甲醛释放限量要求


GB 18580—2025更新了甲醛释放限量值要求和限量标识,加严了甲醛释放量限值,并针对人造板与人造板制品引入了不同等级的指标值。GB 18580—2017中甲醛释放限量值为≤ 0.124 mg/m3,限量标识E1;而2025版在维持了人造板的限量值≤ 0.124 mg/m3与限量标识E1级的基础上,规定更严格的人造板制品限量值(≤ 0.050 mg/m3),限量标识E0级。

其中,新增加的E0级来源于2021年实施的GB/T 39600—2021《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释放量分级》,此标准中将甲醛释放限量等级分为E1级(≤ 0.124 mg/m3)、E0级(≤ 0.050 mg/m3)和ENF级(≤ 0.025 mg/m3)。行业验证数据显示饰面人造板等人造板制品的E0级达标率已达97%,人造板的E1级合格率亦达93%[4],表明人造板及其制品产业技术正向更环保低醛的方向升级。同时消费者对室内居住环境的健康要求越来越高,社会调研显示80%被调查者支持加严限量。因此,在2025版的修订中规定了人造板制品适用E0级,而作为中间产品的人造板由于通常需经过饰面等可降低甲醛释放的工艺加工后再应用于室内,维持了2017版中的E1级要求。

与国际标准相比,ISO 16893:2016 Wood-based panels — Particleboard(人造板-刨花板)及ISO 16895:2016 Wood-based panels — Dry-process fibreboard(人造板-干法纤维板)中规定了甲醛限量为气候箱法测量值0.124 mg/m3。新版标准采用了与国际标准相同的E1级要求,保障了出口兼容性,又设置了相较于国际更严格的E0级限量值,体现了中国标准的领先性,驱动我国人造板产业向绿色高端转型。


3  试验方法


GB 18580—2025与2017版,在试验方法原理上保持一致,但在试件要求和平衡时间上作了修改调整。GB 18580—2017按照GB/T 17657—2013《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中4.60甲醛释放量测定——1 m3气候箱法的规定进行。新版标准在保留1 m3气候箱法作为核心检测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实际应用中存在检测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进行了优化,旨在提升检测效率的同时确保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GB 18580—2025与GB 18580—2017在试验方法方面的对比,详见表1。


表1 GB 18580—2025与GB 18580—2017试验方法对比


3.1 明确细化试件封边要求

GB 18580—2017要求试件尺寸为长l =(500±5) mm、宽b =(500 ± 5) mm,试件数为2块,试件表面积为1 m2,每块试件未封边长度为l = 0.75 m,而对于特殊情况的试件封边未进行规定,在实际检测中存在争议[5]。GB 18580—2025细化了试件制备规范,新增了针对不同产品类型的试件要求,减少了因试件差异导致的结果差异。修订内容主要引用GB/T 39600—2021中的描述,具体如下:

1)双面暴露使用的人造板及其制品,试件尺寸长度为(500 ± 5) mm、宽度为(500 ± 5) mm,试件数为2块,采用不含甲醛的铝胶带封边,每块试件未封边长度为(750 ± 5) mm。当侧边面积小于暴露面总面积的5%时,无须封边。

2)单面暴露使用的人造板及其制品(如木质地板、木质墙板、木质线条、木质门套、表面装饰材等),只测试暴露面,试件尺寸长度为(500 ± 5) mm、宽度为(500 ± 5) mm,样品尺寸不足时可拼接后制取,试件数量为4块,试件制作时采用不含甲醛的胶黏剂将2块试件背靠背粘起来,或者用不含甲醛的铝胶带将试件的背面密封,所有侧边应去除带榫舌的凸出部分后用不含甲醛的铝胶带密封。

3)空心人造板(如空心刨花板),试件尺寸长度为(500 ± 5) mm、宽度为(500 ± 5) mm,试件数量为2块,试件有孔洞的边用不含甲醛的铝胶带封边,无孔洞边的未封边长度为(750 ± 5) mm。

4)集成材试件制作时不拼接、不封边,按全部表面积计算总暴露面积,总暴露面积为(1 ± 0.02) m2。

5)木质门扇试件由一个上梃或下梃,以及左右边梃构成,试件长度为门扇宽度,宽度根据测试面积截取1 m2,仅正反面计入测试面积,其他部分应密封,不计入面积。

6)小尺寸样品(如木质线条、木质门套等),可以采取拼接方式制作试件,试件采用不含甲醛的铝胶带封边(内部锯切拼缝需密封)。

3.2 缩短试件平衡处理时间

在试件预处理阶段,新版标准将气候箱法的试件平衡时间从2017版的(15 ± 2)天缩短至(168 ± 3)h(约7天)。修订过程中,标准起草小组通过系统性试验验证了缩短平衡时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对75批次涵盖饰面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木质地板等主要人造板及其制品的测试验证。验证数据显示,61%的试件在放入1 m³气候箱7天后,其甲醛释放量已符合稳定状态判定条件,另有15%的试件偏差值低于10%,表明绝大多数材料在7天内释放趋于平稳[4]。这一规律与此前甲醛释放动力学研究结论一致——释放量通常在初期快速达到峰值后逐渐衰减,并于168 h左右进入稳定平台期[6]。同时,这也与普遍采用7天平衡期的国际上其他标准接轨:欧洲标准EN 717-1:2004 Wood-based panels - Determination of formaldehyde release规定进行气候箱法测试时,在测试箱中持续释放7天后进行稳态甲醛释放量计算;美国标准ASTM E 1333—2014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Formaldehyde Concentrations in Air and Emission Rates from Wood Products Using a Large Chamber规定试件在测试前的平衡时间为7 d ± 3 h。缩短检测周期可显著提升检测效率,有效释放质检机构检测资源,提高政府监管效率,显著降低企业适配高环保等级的检测成本。

另外,新标准同步强化了本底环境(背景)控制要求,明确规定平衡期间空气中背景甲醛浓度不得超过0.050 mg/m3,并建议采用空气净化装置进行维持。控制背景浓度可有效解决超低甲醛产品检测中本底干扰而导致的误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公信力[7]。


4  结语


将GB 18580—2025与GB 18580—2017在术语定义、限量分级、检测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对新版标准的准确理解。整体来看,GB 18580—2025的更新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完善了术语定义,明确了标准适用范围;二是加严甲醛释放限量;三是采用更为科学的平衡处理方法,缩短了平衡周期、细化了制备要求。新标准通过优化流程,显著降低了质检成本,同时还响应了消费者对高环保等级产品的需求,有助于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GB 18580—2025的颁布与实施,不仅是对人造板及其制品的健康安全要求进行的一次升级,更是人造板生产全产业链实现优化转型、迈入发展新阶段的新动能。未来,随着低醛、无醛胶黏剂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绿色健康生活理念的普遍建立,市场对甲醛释放量的要求会愈发严格。为保证产品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人造板生产企业亟须改进生产工艺、更新技术手段、加强新产品研发;同时严格把控质量体系,依据新标准落实生产技术适配性调整与前瞻性准备。检验机构也应强化人员对新标准核心内容变更的技术培训,推动设备扩充和技术升级,确保检测能力与新要求精准匹配,满足企业检测需求。同时也需及时做好新版强标的解读和宣贯工作。



参考文献:略